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
牛樟無性繁殖與造林技術之研究
89年度自辦計畫 原文 http://www.tfri.gov.tw/cht/rd_achieve.aspx?aid=46
執行人 : 張淑華、高毓斌、楊政川、陳振榮、劉一新、何政坤、林娉妃、蔡錦瑩、賴一民、林介龍 |
主辦單位 : 林木種子與遺傳研究室、育林技術研究室、林業推廣系、六龜分所、太麻里分所 |
(一)組織培養技術之發展
取牛樟當年生幼嫩枝條芽體培養,已建立牛樟扦插苗與種子苗的微體繁殖體系。比較來自扦插苗的近主枝頂芽與側枝腋芽的組培苗生長情形,發現來自主幹的小苗有直立主枝,而側枝腋芽的小苗則易有叢生現象。將發根的小苗經實驗室及溫室馴化後移入苗圃栽培,春天移植的成活率可達95%,夏天較低,為80%。初期苗木生長快且苗莖直立,於89年春天已陸續出栽超過400株,目前生長良好。由牛樟採穗園採集芽體作微體繁殖,發現不同季節採芽會影響芽體存活與抽長,以春天取芽培養結果最佳,不同營養系間芽體增殖率與發根率有顯著差異,目前試驗進行中。
(二)育苗與造林技術之改良
將牛樟枝穗發根並移植至塑膠袋4個月後,如施用化學肥料,因扦插苗之根系尚未充分開展,肥料施用對苗木生長並無促進效應,宜於移植後8個月才為之。台肥1號複合化肥以每次單株施用1g為最佳,將可較對照區之苗高顯著增加80%;施用量為2 -4g時,其生長促進效應與每株1g無異,當施用量達8g時,已產生明顯毒性,成苗率與苗高生長趨劣,均不值得採用。以扦插苗來造林時,宜採用未截幹之塑膠袋苗及直栽,改採裸根苗或將扦插苗於出栽前截幹或改採斜截,其成活率均將顯著降低而不值得採用。經種子苗與扦插苗造林比較之結果,扦插苗之造林成活率雖然與種子苗無顯著差異,惟確實呈現嚴重之初期生長遲滯之現象,此應列為優先探討並期以改善之目標。牛樟與台灣賽楠經混植8個月後,施以不同劑量之台肥5號複合化肥,結果顯示肥料對此二樹種之成活率及苗(樹)高均無顯著之促進效應;就樹種比較之結果而言,台灣賽楠造林後34個月之成活率與苗(樹)高約較牛樟高出12%及11.4cm。
留言列表